民间藏家收藏-珍宝推荐{清乾隆青花龙纹多穆壶}-仅可私下细观-/详询-/交易

2024-11-14 15:35

晒宝掌眼 以藏会友 以藏开眼 国内外最权威最公正私下交易买卖平台

(非拍卖公司/不是拍卖公司)媒体做好藏品信息平台对接来,三免政策

  媒体做好藏品信息平台对接来,三免政策,与现时代互联网接轨,让您真正达到足不出户,即可上门交易!!!

一律免费操作,一律免费私下推荐,一律免费寻找买家!藏品谈好,上门交易,成交后7%的   佣   金 ,私下上门交易买卖详情咨询 ……

罗先生:185-1815-6188

        0.000.jpg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自成化御窑以降,青花用料的国产化与胎釉质地进一步提升使得“青花”愈加富于中国本土艺韵。自正德年间(1506-1521)起,景德镇开始接受葡萄牙王室青花纹章瓷订单。在欧洲人主导的“大航海时代”,青花瓷器为欧洲王室贵族的狂热追求,嘉靖、万历间大量外销欧洲,进行了双向的文化交流。


        明末清初的17世纪晚期,每年行销欧洲的中国瓷器以数百万件计,尤其“青花瓷”成为欧洲上流社会宫殿居室的标志性陈设,是财富与品味的象征。至18世纪,欧、亚、非、美各大洲均有青花瓷器的收藏与传承。


      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在古代称为四灵,其中又以龙为尊。传说龙是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能幽能明,能巨能细,呵成云,吟则雨,是变幻不定、神力无比的奇物。夏人祖先以龙作图腾,今天的中国人就成为龙的传人。


20241114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龙给王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中国人对龙的钟情和敬畏,使龙纹成为古代工艺美术品上最常见的装饰。龙究为何物并无实据。明清时代,龙纹作为帝王的象征而日趋完善,固定成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形象。


        僧帽壶: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最早为元景德镇青白瓷器。明清两代继续烧造。有青花、红釉、白釉器等。

20241114


         此藏品器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白地青花,通体满绘青花云龙纹,主纹密布颈部,满饰缠枝莲龙纹,壶身上贴的莲瓣花纹装饰应该是根据佛教习惯而来,上下分别以双圈和单圈区隔。腹部纹饰疏朗,青花龙纹,龙身修长,线条曲折,形象逼真,张牙舞爪,刚劲有力,画技娴熟,气宇不凡。

202411142024111420241114


        整体外观器型规整,色彩对比强烈,胎质洁白似玉,缜密细腻,釉料纯净光亮,胎釉紧密相合。造型美观,器型大气,制作精细,图案丰富,纹饰精巧,线条圆润,着色浓淡有致, 其胎骨结合紧密,细柔坚致,带有晶莹的光泽。釉水洁净匀厚,呈色温润剔透素实雅观,带有一种玉器质感的温润凝重。画工繁缛精美,青花线条清晰,层次丰富,釉面平整光洁,玻璃质感极强,观其青花发色,浓艳而不炫目,秀敛亦不蒙滞,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20241114202411142024111420241114